“"十二五"期间,"营改增"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业内人士表示,“实施"营改增"是国家推进制造业升级,解决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的重要措施。从目前试点地区的情况看,纳入"营改增"的无论是试点行业和企业,还是购买服务的制造业,相关税负都由此而减轻。因为"营业税"覆盖的领域中小微企业居多,减轻相关领域的税负,中小微企业也便受益最多。”
营改增效果显著
启动一年的“营改增”改革让试点城市纳税人享受到了减税红利。
2012年,全国共有9个省、直辖市和3个计划单列市陆续开展“营改增”试点工作。2012年1月1日,上海率先启动,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营改增”,拉开了全国“营改增”改革的序幕。试点启动1年来,上海“营改增”试点运行平稳,顺利实现预期目标,不仅从制度上突破了影响和制约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税制瓶颈,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效应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截至2012年10月底,上海纳入“营改增”试点企业达15.2万户,累计减税约225亿元。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减税10.9亿元,降幅为40%,税负下降明显。目前上海市“营改增”全年数据尚未出来,但据专家估算,减税规模应在260亿左右。
继上海之后,2012年9月1日,北京成为全国第二个实施“营改增”试点改革试点地区。这也是第一次在国税局和地税局机构分设地区开展的“营改增”试点。北京现代服务业企业众多,17.2万户试点纳税人中现代服务业达16.3万户,占94.6%.北京市财政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营改增”试点3个月总体减税35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受益最多,税负下降25.7%.
2012年10月1日,江苏省和安徽省加入“营改增”试点的队伍。据江苏省国税局统计,“营改增”工作试点以来,该省共有14.5万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11月、12月两个月共减税22.4亿元,试点纳税人减税面超过95%.其中,制造业减税明显,受益较大。安徽省“营改增”试点工作也进展顺利,纳入试点的企业达3.2万户,试点以来至去年底减税1.4亿元。
2012年12月1日,“营改增”试点在天津市、湖北省和浙江省(含宁波市)全面推开。三省一市纳入试点的纳税人达20万户。
目前,这几个地区已顺利实现新旧税制转换,正在迎来第一个税款征收期。
减税力度将大于去年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日前表示,首先,降低个税、调节收入分配。其次,加快出台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第三,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第四,出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
张茉楠认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需要有增有减,加减协调,而“结构性减税”正成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非常重要的一环。
财税专家表示,结构性减税在减轻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的同时,将继续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推动我国经济见底回升。
在具体调控措施上,近几年,结构性减税一直在实施中:国务院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落实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多举措促进投资及外贸稳定增长;同时,从支出结构看,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公共服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始终是国家财政投入的主要领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部2013年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中,营改增再扩围排在首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不久前对上海市“营改增”试点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营改增”试点已经在上海市累计减税225亿元,参与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普遍实现减税,减税幅度达到40%,超过七成的受访企业对“营改增”试点表示满意。
专家分析认为,2013年“营改增”试点范围和行业还将进一步扩大,全国范围内受惠的地区和企业会越来越多,随着抵扣链条逐步完善,进项抵扣也将更加充分。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今年结构性减税还包括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以及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2013年还应继续推进消费税、个税以及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此外还应继续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尤其是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
各地宜加快脚步
无论如何,“营改增”的步伐越来越快,其带来的减负效应也愈加显现。
近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税务总局总会计师汪康表示,2012年“营改增”试点地区为企业减少税收300亿元,总体上减负300多亿元,且后续空间将进一步放大。
业内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完成这一工作,当前来看,相关条件已经具备,“应该是越快越好。”
之所以有此论断,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缘于先试点地区的“价值洼地”效应已经显现。“比如一个企业在济南和上海都有分公司,一个企业向我们购买服务,即便两家公司报价相同,上海公司还是更具优势。购买上海公司的服务,企业所缴增值税可以抵扣,交易成本更低。”
正是这种情况,会引导资金流源源不断地向上海等已经试点“营改增”的地区聚集,造成其他省市资金、税收的流失。
记者也注意到这一效应已经显现:去年前5个月内,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就新增了6336户企业,还有1万多户老企业新增了“营改增”所对应的业务。
“如果不尽快在其他省市推广,会导致这种不公平竞争的情况更严重。”该业内人士分析道,全国其他非试点省市都会加快推进“营改增”的脚步。
对于“营改增”后将大幅减少地方财政收入甚至掌控权的说法,专家表示,目前试点地区仍是征收增值税后全部返还地方,且涉及行业较窄,影响并不大,“反而可以稳定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结构,保证地方政府财政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