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贠相忠 通讯员 高鹏 董斌 梁涛 针对国税部门如何在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作用、作出贡献,记者近日采访了山东省国税局局长刘景溪。
刘景溪说,促进经济发展是国税部门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税收工作要始终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以加强税源管理为核心,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前提下,大力组织收入,为社会提供更大的可支配财力,推动社会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建设,让纳税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去年,山东省经济总量实现4.5万亿元,国税收入突破4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400亿元,山东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超过了50%,比上年增长了近3成。这些数据,既是税收的直接反映,也是发展成果的客观展示。今年以来,面对组织收入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山东国税机关前3个月入库税款1224.96亿元,为完成全年的中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突出重点、促进结构转型方面,着眼于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税制改革措施。在政策的导向上鼓励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产业发展,同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发展。刘景溪表示,山东省国税局根据政策热点,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独具的政策、数据、信息等资源,通过税收数据和实地调查来研判当地产业、财源的运行状况并提出对策,为当地政府、企业科学决策时提供参考,这在很多地市已形成常规机制。山东省委政研室调研组的有关报告,充分见证了国税机关税收数据分析对政府企业决策的贡献。
刘景溪说,近年来,山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以下简称“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促进全面发展。为充分发挥“两区”对山东经济的带动作用,山东省国税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深入开展税收调研,研究制定税收配套支持计划,组织召开了高层论坛,出台了“两区”发展税收战略,积极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优化“黄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两区”实现的税收已经占到了全省的2/3,出口退税同比增长超过了30%。2012年,为提高“两区”建设水平,山东省将统筹推进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引导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37个特色海洋经济园和20个高效生态产业园集聚,培植10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鼓励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两区”建设,加快推动其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省会城市发展水平,推进鲁南经济带建设,制定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意见,出台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努力拓宽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国税机关必须要在把握大局和服务大局上做文章。
刘景溪表示,改善社会民生是发挥税收职能的根本体现。
一是健全政策落实新渠道。要牢固树立依法办理税收减免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不落实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建立健全税收政策学习宣传机制,进一步增强税收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落实好现行税制中的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使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要支持“三农”工作,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去年,山东省增值税“转型”为企业减税250亿元,落实高新技术等税收优惠390亿元,完成出口退税670亿元,全年共计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是1300亿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是提升纳税服务新境界。山东省国税局把纳税服务作为核心业务,在各级都设立了纳税服务的工作机构,在人、财、物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保障了这项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其一是打造多元化的办税服务平台,全面推广网上办税服务;其二是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清理审批事项,下放管理权限;其三是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畅通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纳税人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另外,积极为“走出去”企业和涉外企业提供各种帮助,保障他们的税收合法权益。
三是落实扶持小微企业新举措。山东省国税局仅落实增值税起征点调高一项政策,就为28万户个体工商业户减税9亿元。此外,免除了97万户小微企业的发票工本费。国税机关还从源头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把优惠事项从事先备案改为事后报送相关资料,并在申报系统中进行了内嵌式设置,只要符合三项指标,就“强制”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山东省国税局将在严格税收执法、规范经济秩序方面努力推出新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