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上海自贸区新政解析与发展机遇

汇丰银行演讲实录 叶劲超 2013-10-12

2013年10月12日下午,叶劲超总经理在陆家嘴汇丰银行大厦23楼会议室发表了主题为“上海自贸区新政解析与发展机遇”的演讲,以此介绍了他对上海自贸区政策及意义的最新思考与解读。

本文根据当时的演讲录音整理成稿。


在座各位,大家下午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上海自贸区各个方面的了解和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你们想要的信息。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了。本来国内有好几个省市在申请自贸区,但最终还是落到我们上海,现在上海自贸区变成一个热点中的热点。那么为什么会落户我们上海?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是上海的基础比较好,上海本身的经济基础、财政基础、人才基础有优势,同时它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辐射力都比其他地方强。如果是深圳前海,那还只是深圳和香港的关系;如果是天津,那么天津没有不冻港,它贸易中转的作用还是有限,而上海有,所以看来看去,只有上海这个地方既能聚集各种资源又拥有优良的深水港。同时,如果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未来去跟TPP结合,只有上海国外是认可的,其余的地方在国外知名度不够,人家很难认可你。所以自贸区落在上海,是上海本身能够汇聚资源、区位优势还有品牌形象,决定了自贸区首先落在上海。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李克强总理在主政的十年里,在经济方面的施政思路会体现在为自贸区设计的政策里面。接下去的十年,也会是我们这个自贸区作为领头羊的十年。


自贸区这个概念出来以后,就一直有人在问、也是我们在座关心的是:“自贸区跟我个人、跟我企业有什么关系?”、“我个人或者企业在里面能得到什么好处?”、“我怎么样才能因为自贸区而分到一杯羹?”诸如此类的问题。


好,那么我们先考虑一下:“自贸区对我们有用吗?”我们不知道到底用处在哪里,大家也有各种各样的想象:到了自贸区里面,我注册一个公司,那样进口一个东西不要加关税了,比如买一辆汽车,可以不用关税了,我从美国买一辆五万美元的汽车,车子过来以后,自贸区这么小,我们开进开出肯定没问题,那么成本不就是降低很多了吗?实际上是不行的——进口可以,但是只能在自贸区里开,不能出去,因为不会给你上外面的牌照。这就是自贸区“一线放开、二线管紧”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自贸区设立真正给我们带来的,一是金融放开,二是服务业放开,三是行政管理放开。另外保税区就有的货物保税制度还会继续保留——对传统的贸易来讲,原来就有保税区,本来就有的功能,你东西放在保税区的仓库里,出关的时候你再缴关税,这个在自贸区里继续施行。


现在金融放开、服务业放开和行政管理放开,这些放权意味着你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你的传统行业可以跟金融产品去叠加,你的贸易可以跟服务业去叠加,形成一种创新的业态,从而在你的行业里找到新的一片蓝海——我认为这就是自贸区最大的意义所在,接下去我具体先来讲这次自贸区放开究竟体现在了哪些方面。


一是工商注册的放开:在自贸区设立以前,我们注册成立公司,不论你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内资还是外资,要设立公司、进行工商注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要有注册资本金,不同的公司形式、不同的投资主体,最低资本金要求也是不一样的。然后,如果股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立公司就需要有股份比例。第三个是资金到位情况,必须要有验资报告。


现在自贸区新的政策里,我们来对比一下,注册流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首先是对注册资金没有要求了。举例来讲,我和一个朋友在里面注册一家公司,我们两个人约定总投资1000万,不要求马上到位,但在章程上必须注明我们各自认缴多少钱、什么时间到位,资金到位的时间也不再有最长期限的要求,就是说资金到位的具体方式也是我们自行约定。一般的行业是这样,但像金融业,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还有上海商委规定的一些准金融公司,包括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和股权投资公司,还是需要一定的注册资本。除此之外,没有最低资本金的要求,只要投资人约定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认缴的资金不能到位,又不去做变更,第二年就会进工商局的黑名单,那时候人人都看得到,你这个诚信记录就很难看,别人就不敢跟你做生意了。所以如果资金不能到位,要注意去做变更,随时随地都可以。现在有关部门不来审核你了,诚信度就全靠自己了。


第二个放权是放开了行政审批。原来我们申报需要准备很多材料,接下去第一步先核准查名,第二步出验资报告(对有限公司这一类来说),之后送工商,然后是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最后开户,这个流程走下来整体上大概需要30天。现在我们去自贸区成立公司,材料还是同样准备,但不再需要验资报告,直接就是核准查名、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负面清单外面的企业把相关材料弄好以后,大概4个工作日,营业执照就可以拿到了。只要你设立公司时经营范围不要写得太多,直接4天执照就出来了;如果经营范围里涉及到要审批的,可以放到后面去后置审批,这就是现在实行的“先照后证”。可以说这些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方面的改革是自贸区内注册方面跟原来的最大区别,我相信今后也会在国内其他地区推开。


在材料准备方面,股东证明、身份证明、注册地址,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原来我们以为它会学香港和新加坡,只要提供一个公司秘书的地址就可以了,因为是离岸公司,根本不需要实际地址,香港有很多这类的秘书公司,只需要身份证、公司名或者公司核准名,或者你可以买一个公司过来,然后就这样注册下去了,甚至一个秘书、一个地址可以对应几家、几百家公司。但是在大陆(包括这次在上海自贸区)还是不行,仍然要提供实际经营地址。结果自贸区开张的第一天,原来(注册)在保税区内的600多家企业续签租约去换营业执照,凭场地证明去办新的营业执照。


那么自贸区里面会有这么多实际经营地址吗?当时深圳前海一开始的一个月里,就有一万家公司来注册,但前海有个好处,不硬性规定注册要在里面有实际地址,不管是居民用房、非居民用房,提供一个寄信地址,法律文件能送达就可以。现在自贸区还是要实际地址,大家想一下,现在自贸区一共才28.78平方公里,里面物流仓库、机场、洋山深水港占掉了多少面积,还能有多少幢大楼、多少实际地址给你注册?现在里面都是办公用房,商业的、零售的用房是没有的。私人房子不够用,也没法虚拟,因为场地的租赁证明私人没法提供。为了方便企业注册、防止市场炒作,现在政府也设立虚拟注册地址集中办公区, 每年2万元,价格比市场低一些,这是为了平抑整体租金的价格水平。


接下去讲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里列出了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以及190条管理措施,大体上说它是针对外资到国内来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规定一些禁入的目录:ABCD你不能做,其余的你都可以做。但是大家也不要太乐观,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名单上没有标明禁入、但你还是不能办的情况。有关部门有他的思维定势,需要慢慢转过来。但也不必悲观,因为政府已经说过这个清单是每年都会变化的。


举个例子:在清单里面,金融类的像银行、保险、基金类公司,准金融类的像融资租赁公司,它都列出来了,但是我们注意到至少漏掉一个:保理公司。保理公司在国内算是比较新的,上海今年本来准备是全年要开100家,因为审批比较严,结果目前为止只开出来37家。本来保理公司它是要商委批的,既然清单内没有写,应该就可以成立吧,实际上不行,还是需要有关部门审批,这个处理方式叫“一事一议”,清单里没有写但它也没有承诺,所以几个工作日内能出来还不清楚。但负面清单的精神是“非禁即入”,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卡着你不允许设立,也不要急,先等等看。


所以外资进来,先要看看这些负面清单,上面列举有条件的,你要进入就先要具备这些条件;除此之外你都可以做,这样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我想这就是负面清单的意义。


第三点,税收政策。目前还没有出台什么新的税收政策,原来传说的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15%,目前看是不可能了。原来保税区的政策还是在自贸区内延续下去,没有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保税区的政策是针对贸易来讲的,本身是没有金融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内容,都是关于货物进出的,继续维持下去。新的税收政策我们目前还是没有看到。


第四点,财政扶持政策。如果要成立公司,我们当然要考虑到自贸区内和区外的财政扶持政策差别。上海地区有财政扶持政策,深圳、温州、北京和天津这些地方都没有。我们现在决定要设立公司是在区内还是区外,现在区外有返税政策,所以要设立公司、产生税收的话,事先我们要要有比较和综合的考虑。


总结一下前面四点:第一,注册公司简便了,材料提供没有变化;第二,外商投资要看负面清单列举的进入条件与要求。第三,税收方面没有优惠政策。第四,要综合考虑区内区外的财政扶持政策,结合你的税收上缴情况,哪种合算。从以上几点来讲,自贸区没什么大的花头。


既然大家最关心的是自贸区对我个人、对我的企业有什么意义、有什么机会,所以现在我重点讲一些案例,看看怎么结合这些新的政策,具体分析是否需要设立、怎么设立,如果是传统行业怎么跟金融挂钩,如果是做贸易的又怎么跟服务挂钩。


先举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的例子,它的原料都是当地采购的,不需要进口,看上去跟自贸区没关系,其实也不一定。它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每个省市区都有代理商,还有自己的直销机制,那么在回笼货款的时候,它给代理商若干个月的放宽期限,然后大型超市给代理商的也是若干个月的回款期限,这样账款回笼周期就很长了。我们在这一点上,可以给这样的企业做一个自贸区设立公司的策划。


大家都知道,现在自贸区可以办保理公司了,注册资金5000万。保理的概念就是人们所说的供应链贷款概念,我们通过保理的方式把货款快速回笼。同时,原来的回款在税收上体现为销售,是开增值税,现在通过保理,开的是营业税,这中间的差别很明显,大家一看就明白。如果我一个大集团自己可以设立保理公司,就不用去银行借了,同时通过保理的方式,我一个生产加工型企业的税负又降低了。同时,既然这个公司可以给自己的业务做保理,也就可以为其他人做这块业务。比如这家代理商代理我的产品,同时也代理其他厂家的产品,那我们也可以为这些厂家办保理,只要利息和费用谈得拢。这样一来,就把传统行业跟金融结合了起来。现在自贸区对外资设立这种公司批准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也是自贸区给我们这些传统行业带来的好处。


所以我们要思考怎么把两个不同的行业来叠加,比如,你如何跟金融挂钩,一挂钩就能开辟出一块新的市场。至于原来设在区外的、单纯的贸易型企业特地去自贸区设公司就没什么意义。


第二,PE公司现在有了新的机会。


PE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通常是先参与企业股改,等上市后转让股权、安全退出。一要赚钱、二要安全退出,这是PE的本质目的。现在自贸区的成立、金融的开放,如果结汇方面比原来容易,那么如果境外有融资渠道,从境外来投资,去跟境内的政府债务平台相结合,就会给PE公司带来机会。


现在国内的一线还是二三线城市,当地政府都有自己的融资平台,包括从银行贷款和通过其他募集渠道资金,因为城市改造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钱。现在对政府的债务平台的估算,全国平均下来,这些资金的借贷成本是每年9.7%。如果你境外有融资渠道,境外资金的利率相对比较低,从2到4个点的都有。如果这些境外的钱从你的融资渠道进来,再贷给政府平台,你把渠道和平台相结合,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政府马上就会来找你融资,因为他要降低他的利率,二三线肯定都是十几个点。有时政府自己也在境外找到这个资金,也需要通过你这个渠道和平台进来。如果设立PE公司先投资某些项目,然后融资进来以后PE把股权卖给新的投资人就行了,这就是PE的机会。


自贸区成立以前境内投资必须是本币投资,如果是投资类公司,你只能本币投资,原来是美元、港币的只能美元、港币再投出去,不让结汇,那就不能投到政府的融资平台上去,原来的条件下没办法操作。


对PE公司的另外一个利好是现在自贸区对注册资金实行认缴制了。原来对一般的投资类公司,注册资本是认缴;股权类投资公司就要求1个亿的注册资本,这个钱放在账上不动,因为暂时没有项目,成本就很高。现在你公司有了,注册资金是认缴,先不用到位,可以先找项目,找好了,再投资运作起来。以后PE投好项目,把全部股份卖给下家,就可以安全退出了。所以接下来很自然,我们会看到很多人要做PE的,就会先在自贸区弄个壳子,提前准备着。


第三,外资综合经营的开放。


本来外资在境内投资,需要进行很多部委的先置审批,比如说培训、旅游、广告、工程设计类公司,现在不需要了,虽然还有一些管控的。以前我碰到过这样的例子:一家公司是做壁球的,壁球在国外十分流行,特别是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都很重视,所以他们在招收学生时,壁球能力强的可以加分,所以美国这方面是有需求的。当时这家公司就想在国内的中学里做一个壁球的培训,再从里面找到好的苗子,到寒暑假的时候去美国交流,再请国际上著名的壁球明星到上海来组织一个像上海网球大师赛的比赛,最后通过广告赞助收入来赚钱。他们的思路是这样的,那么实际上能操作吗?什么都不能:培训要有资格,做广告要有资格,而外资做旅游是根本不允许的。


所以当时我们只能建议他们先成立一个咨询公司,然后组织学生出去要跟旅行社合作,培训要跟培训公司合作,要组织比赛要跟广告公司、专业组织体育比赛类公司一起去合作,所以他们没办法主导,只能像个中介去运作,中间每个环节都要隔着一个合作伙伴,不能直接签约。或者他们可以到香港去开,跟美国签好以后再跟上海这边的公司来签,这样一来业务在上海,香港和上海来回两地跑的,也很不方便。


现在自贸区这次出来的负面清单里,首先培训对外资开放了,禁止的只是学历教育,所以外资企业技能培训项目全部开放了。


第二,旅游对外资全线开放了,原来要做海外旅游的是要审批的,不允许的,只能做国内的,现在旅游公司在自贸区也开放了。


第三个,广告业也开放了。原来境外公司来投资,要提供他在境外做广告行业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原来不是做广告的就不能进入广告行业,现在也放宽了。


所以现在我们也建议,像这样想搞综合经营的公司,现在可以把这三个经营项目全部放到经营范围里,这样有了资质就可以和对内对外的每个合作方直接签约,这就是自贸区负面清单扩大了外资经营范围而带来的好处,原来不能做的现在能做了,你可以完全拥有自己的渠道,不用再去挂靠别人。如果是国内公司,那么可以去境外收购一个旅游公司的股权,设到自贸区来,那么境内外的生意都可以做了。


如果结汇放宽,自贸区还会给旅游类公司带来另外一个好处。过去旅游公司出去,碰到换汇的问题,限额是一年5万美元,合30万人民币,就算每年出去一次,那我要买一个百达翡丽的手表,那么这个外汇怎么处理?到时当然要看你们旅游公司各自的神通了。现在方便多了,换汇没有那么麻烦了。


第四,贸易跟金融有了结合点。


前两天新出来一个“跨境通”,给我们一个启示:自贸区给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带来了好处。原来外高桥是保税区,在里面零售买卖是可以的,但发票是交易大厅代开,卖家不能完全掌控。现在你是自贸区内的一个贸易企业,可以完全自主开发票完税就行了,这一点带来了便利。第二个,如果把这个上升到电商平台,你把第三方支付平台加上去,那么这就是一个创新,这个创新出来以后,卖方不需要仓库,不需要缴关税,因为在境外买的东西,不用进卖家自己的仓库、不需要缴关税,在保税仓库先放着,然后通过线上交易达成,支付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包括仓储、管理各个环节这些中间的成本就大大降低。这样一来,贸易要跟金融去结合,主要是跟去跟电子交易平台去结合,那么传统的贸易又有市场空间了。零售公司,跟电商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如何通过第三方支付去做大,这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


大体上的策划,我先讲到这里。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要大家一步一步去考虑。


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去自贸区设立公司的,我来提几个注意事项:


一、成本。成立一个公司不需要注册资金,不过有租房成本,大约是每年2到4万不等,看你拿到的是什么房子,现在的趋势是上涨的。以后资源只会越来越少,所以没有虚拟注册的话,预计价格会一路上涨。

二、注册地点。大家都知道外高桥那边的一个,实际上在临港也可以注册。外高桥是对外公开、宣传的比较多,外面对临港注意比较少。外高桥保税区是货物贸易概念,临港是对货运、船运有特殊的政策,大家有做货运、船运、货代之类的,建议注册到临港去。但那边的租金是4万,因为以前对船运、货运公司就是4万,价格不能降低了。


所以到里面去设公司的成本,大家要注意一下。如果企业小,又没有需求,只会增加成本。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就不用去了,成本放在那里。


三、对外投资方便了。现在有钱了,我们要有资产配置的概念,拥有一些不同币种的资产,比如美元资产、欧元资产,通过购买房产就可以实现,不过现在有了自贸区以后对外投资更便利,因为资金进出更自由了。


过去外管局规定你对外投资要备案,备案要求里关键的一点是要求说清楚你的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还是借来的资金、盈利的资金,其次对外投资的项目是什么,如果是自住的房产,不允许,如果是股票,也不允许。


现在不同了。比如我们公司到美国买了一套别墅,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公司,然后这幢别墅就过户到这家公司。现在到自贸区先设立一家公司,钱什么时候出去无所谓,我和几个朋友认缴几千万,都是自有资金,一旦外国有了好项目,我们会马上申请,自贸区方面一天就批出来。实际上像在美国买房子是一般项目,不需要特别管控,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马上银行购汇出去,资金进出很方便。但要讲清楚是自然人的自有资金,如果是用公司名义去投的话还需要提供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有盈利状况才能对外投资。外资通过自贸区进来也同样方便。


四、境内企业可以迁到自贸区内,允许成立子公司,但分公司不可以设立。


最后总结一下:归根结底,自贸区成立了,有了新的政策,我们不同行业的企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不光是大公司可以做,小公司通过创新,也可以寻找到自己的蓝海。你可以利用自贸区的政策,通过不同板块的结合,其中找到你的利润来源和增长点。如果继续按照老的一套办法来做,你到自贸区去设立公司只有增加成本,原来的机遇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按照行业分类的不同,可以这样简单地讲:


1. 做贸易的,进口这块的,可以进来,自贸区对进口是鼓励的;出口的,简单加工的,可以进来,复杂加工的不要进来。


2. 做服务的,原来外资不能做的,现在到区内设立公司,这样经营范围和合作机会都可以增加。


3. 如果你有融资渠道或者你有对外转移投资方向需求的,那么你也不妨考虑到里面去成立公司,去寻找机会。 当然具体的项目我们可以具体分析讨论,不能一概而论。但大体的方向我认为是这样的。


以上是我个人对自贸区政策的一些观察和看法,很高兴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实际上,一方面自贸区的许多政策还需要实施细则的配套,比如外资公司的资本金是不是可以全额结汇,要等央行的细则;另一方面每年的政策也在变化,我也会不断跟大家探讨和沟通。谢谢大家。


总部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西藏中路725弄9号 联系电话:021-63316161      推荐使用IE6.0浏览器
Copyright(c) 2011 www.feresh.com 上海泛远投资管理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8237号-2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5843号 企业邮箱